搜尋此網誌

2011年3月1日

印度寶萊塢電影 - 三個傻瓜 (3 Idiots) 觀後感

只有一句話: 台灣又輸了!
3C 輸韓國、電影輸印度、廣告輸泰國...我不知道我們還有多少東西可以繼續輸...

從心中的小星星,一直到三個傻瓜,印度電影的質,讓我大大的訝異與讚嘆。
以前一直不喜歡百老匯與寶萊塢的歌唱形式,總覺得電影,就是要雄偉的氣勢 + 媲美 Pop Opera 的悠揚配樂才是首選,但是再看完三個傻瓜後,發覺自己才真是"天才"。三個傻瓜,在電影世界中其實是天才,所以呢,我這個淺見的笨蛋,以電影世界的角度來看,只好稱做天才囉。

主角是印度天王: Aamir Khan。一個勇於挑戰體制,創新又富有同理心的人,在一個印度封閉的教育制度與家庭教育中,不斷的拋出挑戰,偏生這些挑戰卻又富饒詼諧與值得玩味。就像在台灣,很多年輕人不願意照顧老人、與家長共處,因為覺得這些老人家很"盧",講不通。老人家有老人家的智慧與堅持,年輕人有次文化與新知識的填充,在沒有磨合的狀況,挑戰與堅持就不斷的共生共戰。

裡面當然有很多橋段是很衝突的、很刺激的,例如馬蓋先式的電鳥鳥,或者誇張的破壞學校講演。姑且不議手法的好壞,我覺得片中最想凸顯的是"本質"。主角的行徑推演出動機,動機來自於本質的追求,而本質指的是什麼? 就是教育的起始點。

另外一個起點,是一直到看到最後才豁然開朗,所以片子也是前後時空交叉的編排手法。為什麼主角有這麼跳脫的心境,來看到整個體制? 因為他的角色設定。他,不是一個應該在體制內的學生,他的目標與動機不同,也造就他不同看到事物的角度。所以呼應我之前寫的一句話:
處在什麼角色,就換什麼頭腦。更應該說,即使不是那個角色,也應該裝那樣的頭腦,這樣看事情才全面、廣度與深度兼具。基層工程師,就不應該裝主管的頭腦嗎? 寫程式的小咖,就不應該去思考企業與公司的願景嗎? 當然不對。這也是這片中,我得到的體會。

真的,看完心有戚戚焉,自己也常常做一樣的事情,只是結果廻異。但是整個片子最值得玩味的,就是日子還是要繼續走。不管碰到多少挫折與刁難,堅持理想與目標,套一句我們古人的諺語: 天無絕人之路。這片其實充滿了希望與期待,尤其在苦與樂的明快交織中,更見編劇與導演的功力。

片子也在有"小西藏"之稱的拉達克拍攝,廣大恢弘的場景,台灣可是見不到的。但老實說,西藏更大更美,乾淨而有種接近天邊的感覺,純真而自然。看完這片,再推薦各位去觀看另外兩部影片: 喬派西主演的"乞丐博士 (With honors)",與真實故事"阿拉斯加之死-荒野生存 (Into the wild)"。都是對社會有著深深的期盼與不滿,而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抗。可惜與三個傻瓜的結局不一樣,一個是落魄一生、帶著懷疑與失望而死; 後者在找不出人生的答案中,痛苦的虛弱而往生在荒野中。但是這三部電影,都有很強的論述,很值得一看再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